标签归档:古建筑

古桥览胜:禄丰星宿桥与丰裕桥的建筑艺术

星宿桥位于禄丰市金山镇星宿公园内,因位于原县城西门星宿江故道上,故又俗称“西门大桥”。

桥始建于明万历四十二年(1614年),清康熙三十九年(1700年)、四十二年(1703年)、四十六年(1707年)三次冲塌,三次修复。雍正五年(1727年)冲塌,道光五年(1825年)禄丰琅井人杨安园致仕回籍,首倡捐银修建,同时募化往来官商,历时6年收银万两,于道光十二年(1832年)落成。

该桥为七孔尖拱石桥,呈东西走向,横跨星宿江。通体用红砂石间石灰掺糯米浆砌筑,总长118.8米木坊至石阙间全长126米,含引桥长138.2米,宽10.54米。总跨距97.6米。单孔等跨10米。拱圈纵联砌筑,桥墩为船形,长18米,宽4.3米。

桥东重檐琉璃脊牌楼,四柱三门,斗拱飞檐,高12米,宽11米,中门额“星宿桥”正面为滇南使者伊里布楷书,内面为云贵总督阮元篆书。坊有柱联两联。

桥西石阙,十柱九门,高8米,宽12.3米,阙额“坤维永镇”。有柱联五联。阙碑九块,其一为道光十二年《修星宿桥碑记》,其余八块功德碑记载有清道光时滇西军事、行政机构名称164个,滇西商号名称493个,禄丰市的村名、地名上千个。

桥面宽10.54米

桥东石狮

桥东牌坊须弥座夹杆石雕

拱顶石雕东一南侧

蒙自:岁月深处的滇南扉页

蒙自,作为云南建县最早的千年古县之一,历来是滇南的政治、经济、文化和军事中心。近代以来,蒙自开埠通商,诞生了云南第一条民营铁路、海关、电报局等诸多“第一”,在云南近代史上地位举足轻重。

南湖:诗意与历史的交汇

瀛洲亭,原名瀛仙亭,始建于清康熙二十九年(1690年)。曾与南湖三山形成“三山毓秀”之景,并被列为旧时蒙自十二景之一。咸丰八年(1858年)瀛仙亭毁于兵燹。光绪十五年(1889年)重建,更名瀛洲亭。

南湖诗社,位于南湖菘岛。菘岛为一人工小岛,建于民国廿二年(1933年),是由当时驻蒙自的滇军独立第二团团长李菘率全团官兵堆垒而建,并以其名命名,以兹纪念。岛上建有轩、榭,并立有修浚南湖纪念标,纪念标后毁于文革。

周家宅院:联大学子的蒙自故园

周家宅院,为民国时期当地富绅周子荫家族的四合院住宅,始建于民国五年(1916年)。宅院坐北朝南,共四进四院,为中西合璧式建筑。

民国二十七年(1938年)西南联大文法学院迁居蒙自办学,周子荫将宅邸东院“颐楼”借予联大女生作宿舍楼,因楼高风大,故被学生们称作“听风楼”。

周家旧宅为单檐硬山顶木结构楼房,是住房与园林结合的四合院式建筑,体现了独特的居住美学。

前院由两道花墙隔为三庭。中间庭院靠南墙建有一亭,小巧玲珑,红柱曲栏,庭院种有缅桂,花木扶疏,一派清幽雅致。

西厢,前后院下层四周檐柱为方形石柱,其上刻有各种书体的对联15幅,笔墨遒劲,意味深长。

门锁,这种独特的结构门锁,是我第一次见到,之后在碧色寨的蒙自海关碧色寨分关的建筑内又再次得见,令人印象深刻。

门枕石,承托着门框,默默见证着岁月流转。

厅房和正堂的格扇门均镶着由香港明星公司制作的玻璃刻制的书画,足见当年的考究与时尚。

格扇门玻璃书画,精美细致,透露出浓厚的文化气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