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段时间就打算去禄丰观龙,却遇上了雨季耽搁了几天。在大理古城和巍山古城避雨后,在祥云县和楚雄市停留了两天,最终抵达禄丰。原想深入了解恐龙知识,却发现这门学问艰深且不乏推测,就连博物馆里的介绍也常有“连猜带蒙”之处。尽管如此,禄丰之行仍让我近距离感受了这些史前巨兽的魅力。
以下是我在禄丰恐龙谷看到的一些恐龙化石和相关介绍:

阿纳川街龙,这是一只生活在中侏罗世(距今约1.58亿年)的蜥脚类植食恐龙,体长27米,身高6.5米,出土于禄丰恐龙大遗址。还有一只体长32米的,因为完整程度不如这只,故未展出。

姜驿元谋龙,同样是中侏罗世的蜥脚类植食恐龙,体长17米,身高3.6米。它前方就是上面那只阿纳川街龙粗壮的尾巴,后方是一只和它同时期发掘的元谋盗龙。

中国龙属,旧称中国双脊龙,是生活在早侏罗世的兽脚亚目肉食恐龙。它是一种二足行走的坚尾龙类,发现于云南禄丰组。此种恐龙曾被误认为是双冠龙,现已正名。

恐龙军团,馆内展示的恐龙群,多为植食性的禄丰龙。

恐龙军团,很是壮观。

盘古盗龙,一种兽脚类肉食恐龙,生活在早侏罗世(距今约1.8亿年)。

大遗址内未开发区域,展示了禄丰恐龙大遗址尚未开发的原始地貌。

剑龙头骨,这种鸟脚类恐龙生活在早侏罗世。尽管体型庞大,但剑龙的大脑却非常小,甚至不如狗的尺寸,颅腔比例远小于当时所有已知恐龙。

云南龙颈骨,属于生活在早侏罗世的植食性恐龙。

巨型禄丰龙头骨,一种早侏罗世的原蜥脚类恐龙。

元谋盗龙头骨,一种中侏罗世的兽脚类恐龙。

蛇颈龟,同样生活在中侏罗世。

禄丰龙前肢,属于早侏罗世的原蜥脚类恐龙。那三个大爪子主要用来抓握嫩枝或在站立时辅助支撑,而不是像兽脚类那样撕咬猎物。

禄丰恐龙大遗址馆在远方静静矗立,守护着这些史前巨兽的秘密。看着馆中琳琅满目的化石,以及那些尚未挖掘的遗迹,我不禁思考:为什么这么多不同时期、数量庞大的恐龙会集中在此?这片土地究竟有着怎样的魔力,让它们在此繁衍生息,又最终在此长眠,成为亿万年后的地质奇迹?